简介

回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白玉谁家郎(十一)(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杨家的冠世墨玉。”

张九龄的话音刚落,刚才场中的寂静陡然间乱了起来,场下的人议论开来:

“怎么可能?”

“就是,我觉得宋、魏两家的更好些。”

“即便是三家的牡丹高下难分,不是说最后以诗来决定胜负么。”

“是啊。那杨家又有了什么好诗能压住在场的其他人写的诗的?”

“刚才确实有一首的,但是众位评审们没有宣读。”

“念出来让大家看看,杨家刚才的诗有哪里好了,竟然压倒在场的诸多才子。”

“对,公布出来吧。”

确实有很多人心里有着不小的疑问,但是没有说什么“暗箱操作”的话。场下的人无论身份、地位与上首的人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更何况中间还有两位相公。于是只好从刚才的诗上面说话。

这时候也有人高声问道:

“郑兄,刚才你是见到了那首诗的,给大家说出来听听。”

站在旁边的郑远明苦涩的笑道:

“刚才称赞杨家牡丹的诗的确是好诗,以郑某的诗才来说是写不出这样的诗的。”

场下问话的人安静了下来,能够让郑远明认输的人在这洛阳城中怕是不多,就连韩知贤、高子玉之流也不能让郑远明如此认输。众人倒是更加期待刚才的诗作了。

裴耀卿站起来,把手中的诗作让人传了下去。

孙子才在旁边冷眼旁观、暗自冷笑着,这时候从别人手中拿过写着诗词的笺纸,随口读了出来: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孙子才读完这首诗,刚才冷笑的表情僵在了脸上,刚才李清看他的一眼犹如一记耳光狠狠的打在孙子才的脸上。

孙子才这时候恍惚着,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手中的诗词被别人拿了过去都没有反应过来。

诗作在场下的人群中很快就传了一遍,刚才议论的人们这时候都沉默了下来,心中默念着这首诗句,暗自揣测自己是不是能写出来这样的诗句。这时候人群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刚才把这首诗拿出来的玉娘身上,刚才李清作诗的时候倒是没有多少人注意。

玉娘看着场中众人的眼光,突然感觉有些不自在起来。刚才的担忧在惊喜之后又化为了羞涩。脸色略微红了起来,在这夜色的灯火中犹如牡丹不胜娇羞,清丽绝俗,美艳不可方物。

上面站着的裴耀卿问杨玄珪道:

“刚才的诗作是谁人所写?”

杨玄珪有些茫然,回头看着玉娘。这时候的玉娘低着头走了出来,羊脂白玉般的丰润肤色在场中牡丹的衬托下愈发显得晶莹玉润,场中的人看着走出来的玉娘惊的有些呆了。

“是李清小郎君作的。”玉娘道,一边说一边示意李清出来。

一开始李清是能预料到这种情况出现的。毕竟这首诗放在谢牡丹的诗句当中算是最好的一首了。那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却是千世广为流传。几乎每一个谈到有关牡丹的诗的时候都会把这首拿出来。

李清走出去后,上首的张九龄看到,哈哈大笑起来,示意李清过去。随后对裴耀卿说道:

“裴相,这位就是我今天说的那位神童,昨夜的‘落尽残红始吐芳’的诗作就是出自此子之手。”

裴耀卿看着眼前这位六岁的孩童,心中微震。

如果说刚才看到李清所写的诗的时候,心中赞叹之外,裴耀卿心里只是对李清略微有些好奇;后来让郑远明都自承不如的时候,心中就有些惊讶了,于是越发的对诗作者感到好奇,所以才会问杨玄珪谁写的这首诗。当李清出来的时候,看到竟然是个五六岁的孩子,心中的惊讶便有些压抑不住。到张九龄介绍李清是昨晚洛神诗会上写出“落尽残红始吐芳”、算是打败高子玉的人时,心中的震撼就更进一步。

“正如张相所说,此子确实能当得神童之赞。”裴耀卿感叹道。

这时候场下的人心中的震撼比裴耀卿更胜一筹,郑远明的话、今晚的诗、昨夜打败高子玉的传闻犹如三记重锤敲击在众人的脑海中,把在场的每个人打击的目眩神迷而又异常清醒。这时候的孙子才更是惊呆在了那里,完全说不出话来。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以芍药、芙蕖作对比,更显牡丹的高贵典雅。《诗经?溱洧》中有“赠之以芍药”这样的句子,但现在人们更加喜欢牡丹一些,倒是送人芍药显得有些寒酸的,现在谁人不知牡丹正是赠人佳品。芙蕖偏居荷塘,远离人群,颇有些孤芳自赏,纯洁有余但略显寡情,倒是没有牡丹让人感觉有味道些。”

裴耀卿一边欣赏诗作一边说道。

其实后面的两句话更能令人赞叹。“唯有牡丹真国色”,突出了牡丹百花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同时把牡丹升华为“国色”,极尽夸赞之意。而“花开时节东京城”一句正是写出来这时候洛阳牡丹诗会的真实情景,写出了牡丹的巨大号召力:花开之时,京城轰动,争相看花,人人动容。

每一句无不显示诗作者的观察细致,更显诗作者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无与伦比的才华,而这些一起集中在一个五六岁的孩童身上,确实让任何一个人都震惊不已。除了感叹妖孽怕是还是妖孽了。

这时候在蓬莱阁的后堂,几人正在观看着前面发生的一切,却是后来才到的李隆基几人。李隆基到达蓬莱阁的时候花会赛已经开始,李林甫倒是没能做得花会的评审。李隆基没有惊动前面的众人,只是在后堂默默的欣赏、观察着前面的一切。

今晚争相斗艳的牡丹,花魁赛上不断涌出的诗作,李清的技压全场的颂牡丹诗,都一一呈现在几人眼中。这一切都令李隆基感叹欣慰不已,自己治下,万民安福,奇才涌现,作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是有理由骄傲的。

在众人都在为牡丹花、李清的诗作惊叹的时候,李隆基却留意到了场上牡丹花旁的玉娘。

娇艳无双、艳若桃李、眉目盼兮、巧笑倩兮的十六七岁的小娘子在妖娆艳绝的牡丹花旁愈发显得倾国倾城起来。

“这是谁家的小娘子?”李隆基问李林甫道。

“听说是河南府士曹杨玄珪的侄女儿,寄养在杨玄珪家中。”一旁的李瑁抢先说道。

“哦。刚才的那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倒是形容这女子也颇为贴切。”李隆基赞道。


 
依旧诚恳的求推荐和收藏







喜欢回唐请大家收藏:(m.xinxiangsy.com)回唐馨香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