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回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 洛神诗会(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洛神诗会这次的选址是在洛河之上。出发地是在天津桥那里。预定的路线是从天津桥出发,沿洛河而下,以此穿过旧中桥、新中桥,然后在过了洛河上的浮桥以后,转道进入运渠。经过南市旁边,沿运渠而上,穿过数条大街,在定鼎门大街拐进通津渠,北上至天津桥。算是一个环线。一路下来大约需要两三个时辰。

诗会正式开始的时间是酉时,两三个时辰下来,结束的时候大约就到了午夜。最后行至天津桥头,圆月当空,只好欣赏天津桥月色的美景。

李清、李瑞这次出门并没有坐马车,而是骑了两匹马。十五夜的洛阳城可以用拥堵来形容了,满大街都是人,如果坐马车的话估计行驶起来会慢了很,骑马倒是方便很多。

李清人太小,做在马上摇摇晃晃,身边的花解语在边上行走,两只手牢牢的抓着李清,怕不小心摔了下来。李清在出门的时候也想让花解语上到马上,两人共骑,花解语是坚决的摇头,只是嘱咐李清在马上小心些。在这拥挤的街道上,马儿也跑不起来,是有由两个仆人牵着李清。李瑞的马在前面走。

街道上已经早早的热闹起来,沿街的灯火亮了起来,更甚于上元夜的灯光,有火把被安插在大街两旁的坊墙上,沿街亮起,犹如长龙横卧。

有一队队的武侯和金吾卫的士兵们打着火把巡逻经过。这时候是最忙碌的时候,安全方面是不能出一丝差错的。

天津桥那里更加的拥挤。在天津桥的北岸、靠近端门的一大片空地上,有着官府专门组织的表演在上映,看热闹的人群都去了那里。最终,被打掉幞头的,被扯到衣服的,被踩到脚的,被挤丢鞋子的,什么状况都有发生,乱糟糟却又显得热热闹闹的。

洛神诗会的画舫已经在天津桥畔的洛河上停放妥当,只待人齐了,就起程夜游。从天津桥上望去,这十二艘画舫一字排开,蔚为壮观。船两旁挂着通明的大红灯笼,写着王府、郑府的字样,有亮的光线从开着的船上的窗口照射出来,映在流动的洛河水上,银鳞点点,逐渐消散在洛阳热闹的夜里面。

距离酉时已经没有多长的时间,这时候的画舫上已经有了不少的人,在透出的灯光下人影闪动。有说话吟诗的声音传来,也有丝竹歌曲的唱声响起。大约是先到的人已经坐在一起开始聊天畅饮了。

天津桥头有专门的负责接待的仆人。李瑞上前把请帖递过去,那仆人认真的验过后,把李瑞、李清他们带到了稍后一点的画舫上。

画舫很大,上下两层,每艘画舫如果不太拥挤的话,大约能容得下几十人,这样算起来这次的洛神诗会有几百人参加了。

上到船上,大约有一些是李瑞认识的人,于是上前去打招呼。李瑞吩咐了花解语看好李清,自己一个人到了前面人群聚集着的地方找人攀谈去了。

在刚出家门的时候,李清已经跟李瑞说过,只需要把李清带到船上,其他的时候让李清和花解语两人玩去就好了。花解语细心稳重,正好还是在船上,没有太多的地方可以去,有事情的话,李瑞也可以及时过来照顾到。想来是不会影响到李瑞什么的。

站在些微摇晃的画舫上,看着岸上、桥头上穿着宽大的唐装或窄的胡服的来来往往的人群,李清深呼了一口气,恍若隔世。其实已经隔世,远离了自己原来的世界。

其实除了洛神诗会,这时候在洛阳的各处相同的诗会也在不停是举办着。待到明日,从不同的诗会传出来的诗文名作大概就要传遍整个洛阳城,为这繁华似锦的神都增添一段佳话,甚至是一个传奇。

喜欢回唐请大家收藏:(m.xinxiangsy.com)回唐馨香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